中国

文艺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罗中立
  • 国籍
    中国
  • 性别
  • 籍贯
    重庆人
  • 出生日
    1948年
  • 民族
  • 职业
    中国油画家
  • 代表作品
    罗中立,1948年生,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现任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重庆文联主席。
罗中立 (中国油画家)
申请百科
       罗中立,1948年生,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现任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重庆文联主席。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台湾山美术馆、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

获奖记录

绘画语言

       在大巴山深处,罗中立创作了《喂食》《春雨》《巴山夜雨》《雷雨》《晚归》《拥抱》《过河》等“大巴山”系列作品。这些作品造型语言粗重,笔触参差错杂,还有桃红、粉绿等俗得不能再俗的色彩。作品中的人物,男人腰肢粗壮、女人乳房胞满,都无一例外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在绘画素材方面,甚至选取了起夜撒尿等农村生活中最日常最不值得描绘的画面。大巴山文化的底蕴很厚重,生活的悖理和存在的别扭,生命的强悍和习惯的荒唐,这些都构成了一幅山野味极浓但又十分古怪的民俗画。罗中立用这些绘画语言,展示那种农民文化的本色。在后期的画作中,罗中立反复描写大巴山农民的梳洗、恋爱、劳作、避雨、掌灯等场景,就是要表现在那样一种环境中人的最原始、最感人、最有生命力的东西。

风格变迁


       1986年,欧洲游学归来的罗中立,由写实转向形式主义和对绘画性的探索,这一阶段的作品以塑造形体的夸张变形和画面语言基调的转变为特征。1990年后,罗中立再入现实主义,大巴山的后乡土,质朴的现实生活,乡村的无限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1995年后的“光影”系列,罗中立再次把画面形式与语言的探索作为首要工作,“光影”替代了“现实”。2000年后,强烈的个人性,艺术语言的高度自治,罗中立开始了对题材的超越,创作了一系列写意、雕塑、版画的线条和与美术史的对话。


作品《父亲》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画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人物评价

       “罗中立吸收四川民间艺术和欧洲传统油画特色,始终以农民为主要描绘对象:田间沉重劳作的苦,合家围坐炉旁的乐,夫妻相濡以沫的情,母子深沉相守的爱,坚韧淳朴的大巴山乡亲,都被罗中立演化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一种真切的乡土情怀。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的美术艺术创作与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评委会评)

       “罗中立笔下的农民都有一份真生活:有沉重劳作的苦,有合家围坐火塘的乐,有夫妻风雨同舟的爱,有老牛舐犊般殷深的情。这苦、乐、情、爱都有一种川味,一种麻辣辣的生活趣味。这种骨子里的表情被罗中立化为一种日常性的生动叙事,一种夸张的视觉捕捉和强化,一种罗中立式的精神承受。罗中立以他的温和与俏皮,画活了大巴山的生趣,以他的真情承受着中国农民浓厚和泼辣的气息。”(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评)

       “罗中立是全国劳动者的楷模,科教战线的杰出代表。”(四川美术学院评)


作品鉴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