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文艺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真赏斋图》
  • 国籍
    中国
  • 性别
  • 籍贯
  • 出生日
  • 民族
  • 职业
    明代文徵明创作绘画
  • 代表作品
《真赏斋图》 (明代文徵明创作绘画)
申请百科
       《真赏斋图》是明代画家文徵明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真赏斋图》的画面采用平列式的结构,右边假山及苍松、古桧、紫薇与左边的土坡树木相互呼应,置于一个平面层次,梧桐、修竹及草堂。又置于另一个平面层次。画面以疏密空白、前后层次墨色的对比,突出了中心景点——真赏斋。

画作内容

       此卷画的是一幅园林小景。草堂书屋中,二人对坐,旁立侍童。草堂周围,古桧高梧掩映,假山怪石剔透,异常幽雅。图署款“嘉靖乙酉秋徵明为华君中甫写真赏斋图,时年八十”,钤“文印徵明”白文印。卷前押角钤“徵仲父印”、“停云馆”白文印。图后有作者书真赏斋铭隶书、真书各一通,内容均同。隶书铭署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钤“文印徵明”白文印,“衡山”朱文印。真书铭署款:“长洲文徵明著并书嘉靖丁己三月既望时年八十有八”,钤“文徵明印”、悟言室印”白文印。卷后有明丰道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题真赏斋赋。

创作背景

       《真赏斋图》是文徵明八十岁时(1549年)为好友华夏所作,华夏字中甫,收藏金石书画很多年,鉴赏水平很高,人称“江东巨眼”。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太湖边修建住所“真赏斋”。 此图画的就是这座居所。

艺术鉴赏

构图
 
       从最为直观的画面结构来看,这幅《真赏斋图》卷运用了由右至左缓缓延伸开去的横幅长景构图,在画面的左上角,有顺着湖塘水脉渐行渐远,且逐渐幽淡细弱的景物,它与环笼斋室背后连绵的远峰似有相接的意思,这种利用路径等设计手段造成空间的纵深感和连续感的表现手法也可以在王蒙的《芝兰室图》中找到。尽管这样使得《真赏斋图》的画面打破了平板单一的空间感,但整幅画作仍然还算是一个以近景为中心的构图形式,大面积斜倾而入视线的土坡、硕大的斋舍,参天的古木以及在王蒙《具区林屋图》中也可见到的奇异嶙峋的湖石,这些都被安插于近景位置的满满当当的景物元素无疑是画面中最为集中引人的焦点。在这些元素中,最为可观的自然还是居于中心位置的精舍数椽,房屋的构造位置错落有致,而且表现之细致不仅体现在门窗合理的比例和详尽的刻画上,更甚至于连屋中的窗帘和屋顶的茅草的质感和色泽都被表现了出来。
 
技巧
 
       此卷整幅画面用淡墨渲染,辅之稀疏的苔点,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太湖石的玲珑剔透,浑然天成。修竹及草堂用笔工整简朴,人物行为和风度生动传神,对树木作了装饰性处理,使之平面画更显画面主次关系。总而言之,整幅画面笔墨沉稳又不失灵动隽秀,给观者以苍劲却又不失秀润的感觉。

后世影响

       文徵明发现了界画技法表现的特殊性,即精细无差的刻画建筑物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文人画中草率粗略的房屋表现手法的缺陷;同时他又发现了界画中易流于刻板和缺少笔墨情趣的弊病,于是采取了“规矩中绳而不为所窘”的委婉折中法,创制一种以文人山水为主的山水环境,并在房屋建筑中又糅杂了界画的部分技法,如合乎规矩的透视和比例关系,较为详细的建筑物的描绘和屋内陈设耐心的介绍。
       这种温和的融汇功效,正充分地体现在了《真赏斋图》中,小写意的山水树石画法,仍深具有水墨渲染的韵味。其中簇拥着雅致工细的屋宇小桥,乃是借鉴了界画手法而绘制的,文徵明正是这样将文人气息的水墨技法和世俗气息的界画技法很温和且协调地糅合在了一起,创新出了一种别具情致和时代风格的文人斋室画风。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作品鉴赏
x